
街道招聘什么时候考试,2019深圳户口办理条件有哪些?
一、深圳落户的条件
深圳,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其发展的程度及其前景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的人挤破脑袋都想在深圳落户。但是在大城市落户,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你就得满足如下的基本条件:
1、正常在深圳市缴纳社会保险
2、年龄在19至45周岁之间。
3、身体健康。无重疾和传染性疾病
4、符合深圳市的计划生育计划标准
5、无犯罪记录和未参与国家禁止的组织和活动
二、深圳落户的形式及相关流程
想要在深圳地区落户,除了满足上述的几个基本条件以外。还是要注意选择落户的方式。深圳地区的落户一般是通过积分落户和人才引入政策这两种方式进行的。那么该如何进行操作呢?请接着往下看。
1、积分入户制度
积分入户即除了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要得分总和达到100即可申请入户。之后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首先会先对个人的身份进行核验。看个人是否符合入户的标准。
(2)进入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网站)先选择单位或个人申报,再选择对应的核准制条件选项、填写个人信息之后提交到单位或代理机构。
(3)然后打印申请人材料清单、呈报表、校核表、人才引进审查表等表格。
(4)按照材料清单准备好所有资料(如:体检、计划生育证明、毕业证、毕业证验证报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小孩户口本、小孩出生医学证明等)。
(5)审查表寄回户籍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盖章等,所有资料准备齐全之后,由单位申报的通过经办人带齐资料到单位归属地人力资源局审核提交所有材料进行审核。
(6)由个人申报的则本人带齐所有材料到代理机构窗口提交所有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周期15-30个工作日。
(7)审核通过后同时下发审批文件(入户人员信息卡、招用员工通知、农转非信息卡等)。
(8)预约准落户地公安部门开准予迁入证明。
(9)户籍地派出所销户开户口迁移证。
(10)预约深圳准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领取新户口本、办理新身份证。
2、人才引入政策
人才引入政策是为了给深圳地区带来高学历的人才的落户政策。在2019年深圳的人才落户政策会迎来一定的改革,改革内容及其办事流程如下:
(1)人才引入政策改革内容
4种业务类型的人才将全面实现“秒批”。具体类型要求如下:
1、深圳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且符合该类人才认定标准对应年龄条件的人员。
2、学历类人才,包括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3、技能类人才,包括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需同时符合深圳市技能人才引进紧缺职业目录) ,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技师职业资格,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员[非在本市参加考试的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含全国、全省统考类),须通过本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组织的相应等级综合水平测试;具有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的,且在深圳市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4、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或在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学习)1年以上、取得一定成果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等进修人员,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落户流程
由于人才落户政策所属的类型不同,所以办事的流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接下来,小编将以毕业生入户为例来和大家说说,具体如下:
A、首先和学校或学校归属的省就业指导中心沟通清楚是否同意改派,开报到证到深圳市
B、再是选择单位申报或个人申报方式申请
C、准备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学位证(即将毕业未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同学可以不提供)
D、进入深圳市人才引进系统填写信息提交申报
E、打印毕业生接收申请表、带齐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至代理机构窗口提交审核,20天左右时间下发毕业生接收函(单位申报的可由单位系统自行打印)
F、找学校办理改派手续——开新的报到证,报到地址:广东省深圳市
G、户籍地进行销户--开户口迁移证
H、然后到单位或代理机构所属的报道地点就近报到,报到时领取入户人员信息卡、毕业生入户介绍信等资料并在在入户信息卡上备注入户时间
I、最后就是要到准备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领取新户口本、办理新身份证。
综上为深圳落户的条件、深圳落户的形式及办理流程的相关内容介绍。若是大家对于深圳落户政策有不理解的地方,不妨来阅读下小编的文章,也希望小编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那35岁到60岁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刚好做过一些这方面的了解,我试着回答下。
中年人在逐渐失去职场优势之后,我总结了下,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成为职场钉子户,大约占比:20%。不少人在步入中年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跳(跳巢)不动了,于是开始找个公司长久的干下去。
由于年龄资历在,通常在企业中处于中高层位置,也有极少一部分作为基层员工继续存在,但无论哪一种,这一部分人已经不再打算挪窝了。
直到企业倒闭,或者强势裁员。
创业,大约占比:50%这个群体占据比例最多,花样类型也多种多样。
个体户型:以个人单打独斗或者夫妻配合为主,做点小买卖,开个饭店,开个什么工作室等等。合伙创业: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个公司什么的,个人以技术或者资金的方式入股。独立创业:之前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相当可管的资源,例如人脉,财务等等等等,不需要也不乐意合伙,自己开始创业。自由职业,大约占比:10%这里说的自由职业可能和大家理解的自由职业不完全相同,这里的自由职业主要体现在自由两个字上。
当然,既然是工作就没有绝对的自由,相对早九晚五上班而言吧。
例如:专业炒股(底层股民),小自媒体,小网红(可能有吧,35以上的网红毕竟少数)等等等等。
等自己的摊子越铺越大,可能也会开个公司什么的。
体制内或者事业单位:15%这个群体可能就不是因为操过35岁而产生的。
通常都是一开始就在体制内或者事业单位工作,无论年龄大小都不会跳巢。
因为问题是35岁以上职场人的归属,所以特意把这一群体列出来。
养老:0.1%不多,但确实有,我身边就有,而且基数不低,考虑到我在杭州,所以把比例调到0.1%,就杭州而言,可能占据2%或者更多。
这一人群通常的特点是,家里有房有车有地,以前工作也不是为了赚钱户口。
当发现自己不受职场欢迎的时候,开始提前养老。
眼尖的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些加起来不足100%。
处于严谨的工作态度,我觉得除了我列出来的几项外肯定还有其它职业,因此空出一定百分比。
另外,上述比例只是大约估计(杭州话叫毛估估),切勿过分相信。
为什么80年代都说最优秀的都读中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优秀的学生都考中专师范,是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家庭条件决定的。
当时国家政策,对于读了中专,师范的学生包分配工作,也就预味着吃上皇粮,人们常说的铁饭碗,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有着特别大的吸引力。因为当时农村的学生一般有三四个兄弟姐妹,对务农的父母来讲收入低,供那么多人读书压力特别大。世代务农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早点考上中专或师范,就能分配工作,跳出农门。一脸上有光,二能帮家里减轻负担。所以当时家里条件不好的优秀学生大多渴望考上中专师范分个工作。
条件好的优秀学生有的会选择读高中考大学。还有的就是考不上中专师范的学生只能读高中,技校或职中了。